全文实录|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作者: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 时间:2021年08月24日
作者: 来源:山东省人民政府 时间:2021年08月24日
新闻发布会现场
8月24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宋继宝解读《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处长丁绍敏主持。厅总工程师赵辉、综合与科技处处长林文华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处长 丁绍敏
丁绍敏: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宋继宝先生,总工程师赵辉先生,综合与科技处处长林文华先生解读《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回答记者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请宋继宝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 宋继宝
宋继宝: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近日,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规划》的相关情况。
一、出台背景
“十三五”时期,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中央考核山东的生态环境9大约束性指标全面超额完成,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显著增强,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五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谱写美丽山东建设新篇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五年,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奋力实现生态建设走在前列的五年。“十四五”时期,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省生态环境厅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规划》编制工作,按照稳中求进、统筹兼顾、综合施策、两手发力、点面结合、求真务实的原则,合理设置“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系统谋划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规划》编制经历了前期研究、草案编制、论证报批三个阶段。期间,组织开展了25项前期课题研究,先后召开22次座谈会、对接会、论证会,组织开展16次省内外调研,6轮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共收到意见建议500多条。近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会议已审议通过,并正式印发。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科学谋划了重点任务、主要举措和保障措施,确定了“时间表”“路线图”,对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开启美丽山东建设新征程、绘就绿水青山齐鲁画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内容
《规划》共13章、57节,约5.6万字,分为三大部分。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聚焦“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减污降碳为总抓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绘就绿水青山齐鲁画卷,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基本原则: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系统观念底线思维,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坚持深化改革创新。
主要目标:到2025年,实现生态建设走在前列,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规划》确定了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等4大类23项主要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3项,预期性指标10项。同时,在重点工作任务中还设置了50多项具体工作指标。
(二)重点任务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10项重点任务。一是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发展壮大生态环保产业,加快推动绿色发展。二是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快推进碳达峰进程。三是协同控制细颗粒物和臭氧,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区域协作,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四是强化三水(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加强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提升水生态环境。五是坚持陆海统筹,开展“美丽海湾”建设,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六是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加强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环境保护。七是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与监管,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八是强化危险废物环境风险管控,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严守生态环境底线。九是加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构建大环保格局,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十是开展生态环保全民行动,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规划》系统谋划了150多项具体工作举措,设置了9个专栏,在结构调整、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风险防控、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等方面纳入33类、2100多个重点项目,投资总规模约3000亿元。
(三)保障措施
从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推进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宣传引导、锻造生态环保铁军、加强调度评估6个方面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三、主要特点
《规划》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重大战略。《规划》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将加快碳达峰进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单列一章;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二是突出源头治理。《规划》将“深化四减四增、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单列一章,明确了6项具体任务,通过开展新一轮的“四减四增”行动,加快推动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三是突出系统观念。《规划》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在环境治理体系方面提出要开展全民行动、构建大环保格局;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提出要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在水环境管理方面提出要强化三水统筹;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等。四是突出底线思维。《规划》从完善环境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强化风险防控,严守生态环境底线。五是突出改革创新。《规划》在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完善生态环境法规制度、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强化生态环境科技支撑、发展壮大生态环保产业等方面设立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积极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规划》近期将正式公布实施,具体内容请登陆山东省政府网站、山东环境网站进行查询。今天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丁绍敏: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中国环境报记者:请问“十四五”期间,山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愿景是什么?
宋继宝: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建设基本实现”的宏伟愿景。“十四五”时期,是向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对标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远景目标,《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生态建设走在前列,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具体来说:
一是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更加合理,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新动能成为引领经济发展主引擎,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2025年年底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3%左右。
二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空气质量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水生态功能得到初步恢复,国控劣Ⅴ类断面、城市(县城)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海洋生态环境稳中向好,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25年年底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5%。
三是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生态安全格局更加稳定,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四是环境安全有效保障。土壤安全利用水平巩固提升,固体废物与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辐射安全监管持续加强,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五是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短板加快补齐,生态环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
《规划》确定了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等4大类23项主要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3项,预期性指标10项。同时,《规划》在重点工作任务中还设置了50多项具体工作指标。
中宏网记者:应对气候变化是“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请问《规划》对此项工作有哪些部署?
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 赵辉
赵辉: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重要宣示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擘画了宏伟蓝图。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应对变化工作,成立了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省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节能降耗、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等一系列措施,我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三五”约束性目标任务。生态环境部门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主管部门,我们坚持从战略全局认识和把握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坚定不移持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以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目标,突出以降碳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具体设置以下4项任务:
一是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制定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积极推动重点城市、重点行业尽早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开展低碳社区试点、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实施生态系统碳汇试点建设。
二是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主要是控制工业过程、交通领域、建筑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到2025年,全省营运车辆、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分别下降4%和3.5%以上。同时要控制含氟温室气体和氧化亚氮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大力推进碳排放交易,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
三是主动适应气候变化。推动适应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策体系,并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消除贫困、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机结合,构建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新格局。加强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与应对。
四是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管理。将应对气候变化要求纳入“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通过规划环评、项目环评推动区域、行业和企业落实煤炭消费削减替代、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等政策要求,将碳排放影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实施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协同控制,制定工业、农业温室气体和污染减排协同控制方案,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
大众日报记者:“十四五”期间,围绕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加快推进绿色发展方面,山东将有哪些重要措施?
生态环境厅综合与科技处处长 林文华
林文华:我们在《规划》编制时始终以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高度来定位“十四五”时期的生态环保工作。“十四五”时期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从末端治理向解决布局和结构问题延伸,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核心,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方面,要突出以降碳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完成6个方面任务:
一是筑牢绿色发展根基。构建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为核心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将“三线一单”作为区域资源开发、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城镇建设、重大项目选址和审批的重要依据。同时完善区域绿色发展统筹协调机制,完善绿色发展环境政策,健全绿色金融体系。
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实施“四上四压”,坚持“上新压旧”“上大压小”“上高压低”“上整压散”。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着力提高工业园区绿色化水平,2025年年底前,生态工业园区比例力争达到工业园区的50%以上。
三是深化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推进能源低碳化转型,2025年年底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3%左右。严格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制定“十四五”煤炭消费压减方案和年度计划。完善清洁能源推广和提效政策,推行国际先进的能效标准,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各用能领域电气化、智能化发展,推行清洁能源替代,实施终端用能清洁化替代,2025年年底前,清洁取暖率提高到80%以上。
四是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和水路运输为主的格局。推动车船升级优化,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2025年年底前,国六排放标准重型货车占比达到30%以上,鼓励将老旧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替换为清洁能源车辆,持续推进清洁柴油车(机)行动。构建高效集约的绿色流通体系。
五是推进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到2025年,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较2020年下降6%左右,在农业病虫害发生平稳、农作物种植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化学农药使用量较2020年下降10%左右。全面实施节水、减肥、控药一体推进、综合治理工程。大力推广应用有机肥,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六是发展壮大生态环保产业。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做大做强环保装备制造业,做新做优环境服务业,做精做专资源综合利用业。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打造一批先进的生态环保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健全完善产业链条。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完善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编制发布年度生态环境治理技术需求目录和先进适用技术指南。
齐鲁晚报记者:《规划》目标中提出要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请问山东将如何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与监管?
林文华:在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方面,《规划》强调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通过追根溯源、系统治理,加强协同联动,强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种生态要素的协同治理,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从而提高综合治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主要开展以下4个方面工作:
一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底线。加快推进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强化自然保护地体系整合优化。强化生态保护执法监管,出台自然保护地条例,健全“分类设置、分级管理、分区管控”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制定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和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办法,加快建立省级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推进绩效考核和督察问责,定期对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修复成效进行评估。对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保护修复和管理情况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加强对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保护修复履责情况、开发建设活动生态环境影响监管情况的监督。
二是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黄河、大运河、海岸线等重要生态廊道建设,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2025年年底前,全省湿地保护率达到60%以上。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国家级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为核心,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推进山丘区、黄泛平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025年年底前,全省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750平方公里。推进城市生态系统修复,加强城市山体河湖等自然风貌保护,开展受损山体、废弃工矿用地修复,持续深入推进城市增绿和绿化品质提升。
三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山东省生物多样性调查,优化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布局,建立指示生物观测和综合观测相结合的观测站点,实现生物多样性观测常态化。建设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信息平台和种质资源基因库。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开展生物遗传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登记和数据库建设。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完善监测和预警体系,持续开展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监测和预警。
四是实施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统筹开展全省生态状况、重点区域流域、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县域重点生态功能区5大评估。强化评估结果综合应用,将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生态质量、环境质量监测评估结果,作为相关财政资金分配重要依据。
农村大众记者:严守生态环境底线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请问《规划》中有哪些部署?
赵辉:如何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坚决守住自然生态安全的边界,是我们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着重解决的问题。强化风险防控、严守生态环境底线,就是要牢固树立环境风险防控底线思维,守住自然、安全的边界。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安排:
一是完善环境风险防控机制。加强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以涉危险废物、尾矿库、重金属企业和化工园区,以及南水北调、黄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为重点,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严格环境风险预警管理,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预警监测网络,建设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风险防控示范工程,全省化工园区基本建成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强化生态环境应急管理,健全防范化解突发生态环境事件风险和应急准备责任体系,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
二是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对产废企业开展拉网式、起底式排查整治,全面摸清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和利用处置以及环境管理现状,优化提升危险废物收集与利用处置能力。提升医疗废物处置与应急能力,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环境监管。
三是深化重金属及尾矿污染综合整治。持续推进重金属污染减排,严格涉重金属企业环境准入管理,新(改、扩)建涉重金属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实施减量替代,严格控制重金属污染物新增量。加强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严格新(改、扩)建尾矿库环境准入,推进尾矿库分级分类环境管理,稳妥推进尾矿资源综合利用。
四是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引领防范环境风险,建立完善省级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政策、标准、规范、技术体系,坚持绿色消费引领源头减量,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固体废物填埋量。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加强白色污染治理。
五是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提升核与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加强核与辐射安全风险防范,严格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对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中放射性污染监管。修订各级辐射应急预案和配套执行程序,完善省、市、县、单位四级应急预案体系。
六是重视新污染物治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编制新污染物治理实施方案,明确全省新污染物治理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强新污染物排放控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将新污染物治理内容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综合执法检查。加快淘汰、限制、减少国际环境公约管控化学品。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请问山东在构建全民动员、人人参与的大环保格局方面有哪些考虑?
赵辉:美好生态环境人人共建、人人共享。“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深入开展全民行动,发挥群团和社会组织作用,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以绿色消费带动绿色发展,以绿色生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形成人人关心环保、人人参与环保、人人监督环保的大环保格局。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考虑:
一是提高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开展生态环境科普活动,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培训方式。繁荣生态文化,加大生态环境宣传产品的制作和传播力度,利用六五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宣传生态文化。鼓励各地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无废城市”等。
二是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推进全民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积极践行“光盘行动”,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等陋习,严格限制一次性用品、餐具使用,鼓励地方采取补贴、积分奖励等方式促进绿色消费。全面推进绿色生活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绿色出行,深化公交都市建设,健全完善绿色交通体系,推进城市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强化社区垃圾分类投放的宣传与推进。营造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强化声环境功能区管理,加强建筑物隔声性能要求,严格夜间施工审批,加强对文化娱乐、商业经营等社会生活噪声热点问题日常监管和集中整治。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命名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
三是开展生态环保全民行动。健全节约能源资源管理制度,推行绿色办公,加大绿色采购力度,2025年年底前,政府采购绿色产品比例达到30%,党政机关率先打造节约型机关。落实企业生态环境责任,拓展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覆盖范围,强化企业自证守法,鼓励企业通过设立企业开放日等多种方式向公众开放。充分发挥各类社会主体作用,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制定措施,动员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公众监督与参与,完善例行新闻发布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推进信访投诉举报工作机制改革,充分发挥信访投诉举报信息“金矿”作用,畅通群众参与生态环境监督渠道,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山东在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又有哪些重要举措?
宋继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去年9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贯彻落实〈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的若干措施》,提出了8大体系28条措施,健全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这一实践的效果是很好的。生态环境共建共享,需要依靠人民。今年上半年,我省开展了第二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收到两万六千多件群众举报件,现在已经解决了两万四千多件,剩下的2000件正在加快解决中。我们每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为人民群众办了一件实事。
“十四五”期间,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举措:
一是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的统筹协调。生态环保问题不是单纯的生态环境部门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环境治理需要各部门、各地方协同努力。为此,山东省市县三级都有生态环境委员会,这个机制的效果很好,我们要继续深化,发挥实效。
二是深入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法规体系。我们要依法治污,在这一方面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要坚持问题导向,特别是要落实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
三是发挥市场作用。环境是有价值的,我们现在正在推进深化生态环境价格改革,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价值实现体系和生态产品交易体系。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也在深入推进,这样会促进全社会更加关心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企业,也会从成本核算的角度,更加关心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建设。大家都知道,大气、水、土壤都有越来越完善的监测体系,特别是大气,省市县乡各级都有在线监测,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好。执法监管方面,我们在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既要搞好监管,又要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改进执法监管工作。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科技支撑。在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进程中,还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解决。细颗粒物和臭氧的协同控制目前还是一个难点,国家和省在这方面也都在发力。
最后一点,我也借此机会,真诚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山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鼎力相助,蓝天白云净土也有大家的功劳,我们也期盼在座的诸位及时指出、反映山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也代表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向大家做一个承诺:对于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一定用心、用情、用力切实解决好。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十四五”山东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好!
丁绍敏: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